索 引 号: | 012982072/2009-00008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组配分类: | 财政预决算报告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秦淮区财政局 | 生成日期: | 2009-02-19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
区财政局局长
(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区
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1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区可用财力79046万元,其中:上年结余345万元,当年本级可用财力51697万元,省市专项和上级政府补助27004万元。财政收入项目如下:
增值税74587万元,同比增长19.3%;
营业税31156万元,同比增长15.8%;
企业所得税24716万元,同比增长13.9%;
个人所得税13578万元,同比增长21.5%;
房产税4038万元,同比增长13.9%;
印花税
车船税697万元,同比增长471.3%;
罚没收入2243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1648万元,国资经营收益3014万元。
在老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从而对我区税源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一是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围绕旅游服务业态调整和都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设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落实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改进护税协税工作机制,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便捷服务,促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区域投资、经营环境不断改善。
二是富民工作扎实有效。加大了再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投入,单位职工和居民个人收入大幅提高。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落实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重点项目对财政增收作用明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启动与建设,
四是税收征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开展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整顿,查处偷漏税行为。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等流动性较强的税款入库,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完善税收属地关系,部门与街道合力挖掘房产租赁税收潜力,截止11月底,全区房产租赁税收入库3088万元,同比增长30%。把握机遇规范企业异地纳税行为,对可能迁出和迁入的企业进行梳理、评估,创造条件,跟踪服务优质存量和增量税源,街道税收规模同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
按照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02万元,同比增长6.6%。主要是机关部门的办公经费在连续3年零增长的基础上,比上年略有增加。
公共安全支出4507万元,同比增长2.0%。主要是增加三项整治工作期间以及奥运期间的安全保障经费投入。
教育支出18076万元,同比增长14.6%。主要是提高在职与离退休教师待遇,增加助学金和教学行政经费。
科学技术支出1274万元,同比增长16.5%。一是按照市统一标准增加科普经费和科技经费投入,二是各街道加大了对辖区内都市产业园区投入的力度。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73万元,同比增长13.8%。主要是增加了专项经费,组织奥运火炬传递和社区电子图书阅览中心建设。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153万元,同比增长33.0%。主要是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大就业工作推进力度。
医疗卫生支出3775万元,同比增长13.8%。主要是根据市统一政策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和增加对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的投入。
环境保护支出584万元,同比增长11.2%。主要是强化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以及对污染源排查、治理。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33万元,同比增长12.1%。主要是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农林水事务支出25万元,同比增加15万元用于购置防汛器材和涉农补助。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115万元,同比增长8.1%。主要是增加了对获国家及省市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奖励。
其他支出5722万元,同比增长14.8%。主要是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和房改货币化补贴经费。
基金预算支出(市专项)14907万元。
1、及时支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全年经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人员工资18328万元,其中,增人和工资调整增资2875万元。全年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人员住房改革货币化补贴
2、充分保障社保和就业资金。安排资金全力保障困难居民正常生活。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26万元,自然灾害和临时困难救助185万元。困难居民廉租房租赁补贴214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补贴342万元,困难居民大重病救助89万元。养老社会福利机构营运补贴58万元,老年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及政府送时服务补贴610万元,发放军队离休干部生活费1908万元。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投入946万元用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对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业补助。
3、全力解决教育优先发展资金需求。投入1385万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装备建设。在免除中小学生杂费、课本费,并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先进区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公用经费72万元支持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新增193万元向接受职业教育的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新增2578万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4、统筹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投入547万元支持社区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居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居民人均投入21.9元,比市规定的标准高6.9元。投入208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投入581万元用于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和区域内水气声污染源治理。投入703万元,用于免除公厕收费,街巷24小时保洁,改善市容基础设施,强化市容长效管理。投入710万元,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和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件。新增125万元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平安、稳定。
5、落实专项资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投入754万元,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配套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奖励获得省市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兑现区街财税体制分成资金2222万元,促进区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财政收支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区域经济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载体相对较少,使得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及抵御宏观经济低迷影响的能力相对较弱,财政收入征收组织工作的压力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也要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缓解供需矛盾仍面临很大压力。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一、财政收入预算
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态势,拟定
二、财政支出预算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区级财力实际,2009年财政支出安排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预算法》要求和
2、依据支出内容不同,首先确保工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医疗费用,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其次,综合安排机构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上年水平。第三,按照区级可用财力的1.7%设置总预备费,用于解决当年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3、在超收及财力可能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全区各个方面更快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
根据以上原则,
基础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9627万元,同比增长6.5%。
公共安全支出4174万元,同比增长15.5%。
教育支出14773万元,同比增长18.7%。
科学技术支出888万元,同比增长10.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73万元,同比增长15.1%。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733万元,同比增长25.6%。
医疗卫生支出3200万元,同比增长8.0%。
环境保护支出363万元,同比增长9.3%。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69万元,同比增长15.9%。
农林水事务支出10万元,与上年持平。
采掘电子信息等事务支出4162万元,同比增长14.3%。
粮食物资储备与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62万元,同比增长18.3%。
其他支出4828万元,同比下降29.8%。
支出预算总额中:工资福利支出18921万元,占支出总额的35.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09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35.5%;商品和服务支出9576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7.8%;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523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7%;其他支出94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7%。
三、
围绕收支预算,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攻坚克难。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增加投资与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区域当前和中长期经济、财政的影响。准确把握投资结构,加速环境打造与载体建设,加大特色招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五有”等惠民工程开发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重民生、扩内需、保增长,努力实现民生改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共赢局面。
2、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财政增收的体制和机制。一是制定与区情相适应的新一轮区街财政体制,统筹街道之间税收规模、增长速度与街道既得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发挥街道税收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支持街道通过加快发展增强办事能力。二是研究制定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预算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规模,为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基础。
3、强化税源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一要强化工作目标,增强全区上下对税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做好税收征管与护税、协税工作。二要协调处理好财税、街道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完善税源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把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动态,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三要加大对税源的跟踪和控管力度,继续做好异地纳税企业的属地规范工作,堵塞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四要做好对存量企业的行业指导和行政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五要把握各个月份财政收入的走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4、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一是严格部门预算约束,控制机构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需求,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人大报告需追加的政策性、突发性增支经费。二是全面实施政府
5、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新时期、新形势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当前财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全体财政干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围绕增强财政实力、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群策群力,努力工作。不断解放思想,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倾听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为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秦淮迈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