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ag官方登录入口

ag官方登录入口-ag棋牌官方网站 > 秦淮区人民政府 > 秦淮区财政局
索  引 号:    012982072/2009-00008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组配分类:    财政预决算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秦淮区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09-02-1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区财政局局长  孙如汉

 

 

 

 

200916日)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监督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文秦淮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预算, 积极拓展财源,不断完善支出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1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区可用财力79046万元,其中:上年结余345万元,当年本级可用财力51697万元,省市专项和上级政府补助27004万元。财政收入项目如下:

 

 

增值税74587万元,同比增长19.3%

 

 

营业税31156万元,同比增长15.8%

 

 

企业所得税24716万元,同比增长13.9%

 

 

个人所得税13578万元,同比增长21.5%

 

 

房产税4038万元,同比增长13.9%

 

 

印花税1001万元,同比增长36.4%

 

 

车船税697万元,同比增长471.3%

 

 

罚没收入2243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1648万元,国资经营收益3014万元。

 

 

在老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从而对我区税源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2008年全区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

 

 

一是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围绕旅游服务业态调整和都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设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落实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改进护税协税工作机制,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便捷服务,促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区域投资、经营环境不断改善。

 

 

二是富民工作扎实有效。加大了再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投入,单位职工和居民个人收入大幅提高。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落实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08年,尽管受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的影响,全区个人所得税仍保持了21.5%的增幅。

 

 

三是重点项目对财政增收作用明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启动与建设,2008年,全区重点项目的建筑施工税收、房地产业销售税收明显回升,直接拉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营业税入库31156万元,增幅15.8%,远远高于20078.0%的增长水平;企业所得税入库24716万元,同比增收了3021万元。

 

 

四是税收征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开展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整顿,查处偷漏税行为。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等流动性较强的税款入库,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完善税收属地关系,部门与街道合力挖掘房产租赁税收潜力,截止11月底,全区房产租赁税收入库3088万元,同比增长30%。把握机遇规范企业异地纳税行为,对可能迁出和迁入的企业进行梳理、评估,创造条件,跟踪服务优质存量和增量税源,街道税收规模同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2008年全区财政综合预算支出91227万元。综合预算支出总额中,预算外财政专户拨款支出12181万元;预算内支出79046万元,其中:省市专项和上级补助27004万元;区本级预算内支出52042万元。

 

 

按照2008年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划分全年预算内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02万元,同比增长6.6%。主要是机关部门的办公经费在连续3年零增长的基础上,比上年略有增加。

 

 

公共安全支出4507万元,同比增长2.0%主要是增加三项整治工作期间以及奥运期间的安全保障经费投入。

 

 

教育支出18076万元,同比增长14.6%主要是提高在职与离退休教师待遇,增加助学金和教学行政经费。

 

 

科学技术支出1274万元,同比增长16.5%。一是按照市统一标准增加科普经费和科技经费投入,二是各街道加大了对辖区内都市产业园区投入的力度。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73万元,同比增长13.8%。主要是增加了专项经费,组织奥运火炬传递和社区电子图书阅览中心建设。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153万元,同比增长33.0%。主要是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大就业工作推进力度。

 

 

医疗卫生支出3775万元,同比增长13.8%。主要是根据市统一政策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和增加对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的投入。

 

 

环境保护支出584万元,同比增长11.2%。主要是强化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以及对污染源排查、治理。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33万元,同比增长12.1%。主要是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农林水事务支出25万元,同比增加15万元用于购置防汛器材和涉农补助。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115万元,同比增长8.1%。主要是增加了对获国家及省市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奖励。

 

 

其他支出5722万元,同比增长14.8%。主要是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和房改货币化补贴经费。

 

 

基金预算支出(市专项)14907万元。

 

 

2008年,全区从完善支出管理制度入手,严格部门预算约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国库资金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1、及时支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全年经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人员工资18328万元,其中,增人和工资调整增资2875万元。全年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人员住房改革货币化补贴1005万元。

 

 

2、充分保障社保和就业资金。安排资金全力保障困难居民正常生活。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26万元,自然灾害和临时困难救助185万元。困难居民廉租房租赁补贴214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补贴342万元,困难居民大重病救助89万元。养老社会福利机构营运补贴58万元,老年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及政府送时服务补贴610万元,发放军队离休干部生活费1908万元。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投入946万元用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对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业补助。

 

 

3、全力解决教育优先发展资金需求。投入1385万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装备建设。在免除中小学生杂费、课本费,并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先进区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公用经费72万元支持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新增193万元向接受职业教育的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新增2578万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4、统筹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投入547万元支持社区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居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居民人均投入21.9元,比市规定的标准高6.9元。投入208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投入581万元用于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和区域内水气声污染源治理。投入703万元,用于免除公厕收费,街巷24小时保洁,改善市容基础设施,强化市容长效管理。投入710万元,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和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件。新增125万元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平安、稳定。

 

 

5、落实专项资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投入754万元,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配套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奖励获得省市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兑现区街财税体制分成资金2222万元,促进区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全区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努力使广大居民群众贫有所济、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业有所就,以人为本、整体和谐的公共财政本质得到充分体现,财政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财政收支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区域经济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载体相对较少,使得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及抵御宏观经济低迷影响的能力相对较弱,财政收入征收组织工作的压力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也要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缓解供需矛盾仍面临很大压力。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2009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履行财政职能,扎实工作。强化财源培育和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强化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努力改善支出结构,保障支出效果。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财政收入预算

 

 

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态势,拟定2009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当年区级可用财力5.38亿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区级财力实际,2009年财政支出安排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预算法》要求和2009年国家预算科目,编制区级部门预算和财政总预算,精打细算,量入为出。

 

 

2、依据支出内容不同,首先确保工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医疗费用,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其次,综合安排机构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上年水平。第三,按照区级可用财力的1.7%设置总预备费,用于解决当年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3、在超收及财力可能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全区各个方面更快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

 

 

根据以上原则,2009年区级财政预算支出总额5.38亿元,与2008年预算相比同口径分类如下:

 

 

基础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9627万元,同比增长6.5%

 

 

公共安全支出4174万元,同比增长15.5%

 

 

教育支出14773万元,同比增长18.7%

 

 

科学技术支出888万元,同比增长10.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73万元,同比增长15.1%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733万元,同比增长25.6%

 

 

医疗卫生支出3200万元,同比增长8.0%

 

 

环境保护支出363万元,同比增长9.3%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69万元,同比增长15.9%

 

 

农林水事务支出10万元,与上年持平。

 

 

采掘电子信息等事务支出4162万元,同比增长14.3%

 

 

粮食物资储备与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62万元,同比增长18.3%

 

 

其他支出4828万元,同比下降29.8%

 

 

支出预算总额中:工资福利支出18921万元,占支出总额的35.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09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35.5%;商品和服务支出9576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7.8%;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523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7%;其他支出94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7%

 

 

三、2009年主要工作

 

 

围绕收支预算,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攻坚克难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增加投资与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区域当前和中长期经济、财政的影响。准确把握投资结构,加速环境打造与载体建设,加大特色招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五有”等惠民工程开发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重民生、扩内需、保增长,努力实现民生改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共赢局面。

 

 

2、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财政增收的体制和机制一是制定与区情相适应的新一轮区街财政体制,统筹街道之间税收规模、增长速度与街道既得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发挥街道税收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支持街道通过加快发展增强办事能力。二是研究制定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预算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规模,为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基础。

 

 

3、强化税源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一要强化工作目标,增强全区上下对税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做好税收征管与护税、协税工作。二要协调处理好财税、街道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完善税源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把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动态,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三要加大对税源的跟踪和控管力度,继续做好异地纳税企业的属地规范工作,堵塞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四要做好对存量企业的行业指导和行政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五要把握各个月份财政收入的走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4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一是严格部门预算约束,控制机构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需求,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人大报告需追加的政策性、突发性增支经费。二是全面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资本)收入、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非定向捐赠、上级主管部门拨入专款等公共收入,纳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管理。通过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实现以票控款,扩大财政对公共资金管理的覆盖面。三是研究制定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在实行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省市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集中支付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减少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缩短资金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四是继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管的有效模式,引入绩效评价。坚持以人为本,从居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安排预算单位各个年度有关使用财政资金添置资产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的使用价值,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将财政收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业务工作纳入统一信息平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区级财政支出压力。

 

 

5、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新时期、新形势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当前财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全体财政干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围绕增强财政实力、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群策群力,努力工作。不断解放思想,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倾听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为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秦淮迈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网站地图